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Rock Ar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始建于1992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会员组织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境内岩画资料搜集整理及学术研究工作,也密切关注世界岩画研究事业的最新动态。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张亚莎教授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中国代表,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岩画研究》(澳大利亚)、《文学和艺术研究期刊》(美国)等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张亚莎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藏族艺术和岩画。目前,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2016-11-05 20:42: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6-10-23 岩画工作室 

【距上次一更,竟过了一整个夏天。】

2016年夏天对小编们来说,忙碌且意义非凡。
经历了毕业、抉择、进入新的人生阶段等一系列重要事件,还好每个人都不忘初心,在各自道路上奋力前进。

【我们都还好,你们呢?】

·岩画工作室·在这个没有雾霾的日子里,开始正常推送。
感谢大家在停更的几个月里不离不弃,给予我们力量继续走下去!

【岩画重要事件·回顾】

毋庸置疑,2016年岩画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宣布,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申遗的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在2016年也开展了诸多工作,包括中印岩画会议、2015年中国岩画青年论坛论文集出版、玉树岩画学术论坛、巴丹吉林岩画国际学术论坛等等。这些重要的活动给予我们这些岩画研究者更多的机会去看岩画,做岩画研究,交流和相互促进。
·岩画工作室·也会在之后的推送中,更进这些活动信息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岩画路上的点点滴滴。


【玉树·通天流域岩画·上部】
(上部介绍玉树岩画概况,下部介绍玉树岩画专题)

这一期推送,小编带领大家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玉树通天河岩画。
玉树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通天河便是长江上游段。通天河河床海拔高3000~4000米,东经92°54′48″、北纬34°05′38″至东经97°14′48″、北纬32°58′34″,全长813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2016年8月28-31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玉树州文体局、玉树州文物管理局、玉树州博物馆共同在青海省玉树州博物馆举办“通天河流域文物遗迹科考暨岩画学术论坛”。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岩画学者对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进行考察。玉树通天流域岩画分布在通天河流域沿岸的四个行政区域(曲麻莱县、称多县、治多县、玉树市),共计34个岩画点,共有1767个图像。


下文为四个行政区域的岩画图片(图片由玉树州博物馆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曲麻莱县·
(分布有14个岩画点,图像个数多,题材以牦牛为主)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格玛岩画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昂拉岩画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章囊岩画

·称多县·
(分布有7个岩画点)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东果岩画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赛康岩画

·治多县·
(分布有9个岩画点)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普卡贡玛岩画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客游山岩画

·玉树市·
(分布有4个岩画点)

岩画事件·三江之源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觉色岩画
(以上为四个行政区域较有代表性的岩画,下次将继续推送玉树通天河流域专题岩画。)

通天河流域岩画均为露天岩画,因此在地址、光照、温度、湿度、大气降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岩体和画面保存状况不尽相同。其中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病害大致有岩面裂隙、岩面剥落、雨水冲刷、岩体风化及石苔覆盖等现象。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大致有采石建房、挖石建路等损坏岩体甚至摧毁岩体的现象。除此之外,出现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佛教石刻将原有岩画叠压打破甚至完全覆盖。

  评论这张
 
阅读(42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