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Rock Ar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始建于1992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会员组织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境内岩画资料搜集整理及学术研究工作,也密切关注世界岩画研究事业的最新动态。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张亚莎教授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中国代表,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岩画研究》(澳大利亚)、《文学和艺术研究期刊》(美国)等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张亚莎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藏族艺术和岩画。目前,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2015-10-16 11:43:5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海滨城市桑坦德、古镇与罗马式教堂

2014-09-06(周六) 桑坦德, 1635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桑坦德是西班牙最北部的一个海滨城市,我来这里的目的特单纯,只是为了参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没想到这里的旅行带给我的东西远比预期的多。

我以为桑坦德会是一个朴素的小城镇,然而它的华丽与繁荣程度远远超出我“以为”的水平,这海滨城市实际上是个半岛,在它的东北角有一片黄金海岸与沙滩,而它的北部则完全面朝大西洋敞开。市内建筑的密度之高,造成老街道特别拥挤,建筑的楼层都很高,所有指标都显示出居住人口的旺盛。

这里生活的人们似乎有极高的幸福感,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午后 6点钟的时候,滨海公园里全都是带着孩子们玩耍的一个一个家庭,与中国一样,祖父母、父母都在享受着浓浓的天伦之乐。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买东西还是喜欢找中国人开的小商店,西班牙中国人之多,也超越了我的“以为”,奇怪的现象是在西班牙生活的华人似乎不太会讲英语,我在这里就闹了个小笑话。我最先在西文字母世界中发现这样一个怪胎文字时,一下子还没有反映过来这是我们伟大的母语——中文,可能是因为它使用的是我们大陆人不太熟悉的繁体字,又是一种奇异的“篆体”,而且还是右首字。仔细看,上面的西班牙文与中文意思并不一致,西班牙文是“中式餐馆”,而中文我还真的认真地辨认了一会儿,才最终确定这四个字是“城堡酒楼”。我知道有华人餐馆的地方,附近一定有中国人开的小超市,果然餐馆旁边就有一家老板娘是个亚裔。我买了些水果,拿到柜台,老板娘用西班牙语告诉我钱数,我当然听不懂,便问道:“多少?”我想她如果是个中国人,应当知道我在说什么。没想到老板娘迅速地弹回了一连串我依然听不懂的数字,便只好放慢速度再问:“多少?”她又同样快速地重复了一遍她的“鸟语”。我想,看这样子,她大概是个韩国人或者越南人,要不怎么会不懂中文?只好改用英语问:“Excuse me, Can you speak English?”结果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显然不知我所云。

这下我真的蒙了,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与她交流,她不懂英语,我不懂西班牙语……,就在此时旁边玩耍的一个小男孩用清楚地中文告诉老板娘说,她在问你会不会说英语?接着小男孩又跟我说,你是个中国人吧,那你为什么不说中国话呢?我马上兴奋地说,原来你们是中国人呀。大有他乡遇知音的快乐。我这里正高兴呢,没想到老板娘突然生气了,对我说:“你是个中国人,为什么不直接说中文,还要讲什么英文?真是的!”后面那两句话,几乎是用鼻子哼出来的。就差直接说你这个“洋泾邦”!。

嘿!我去!“是谁不讲中文?我问了你两遍‘多少?’就是在跟你讲中文,我一开始就跟你讲中文,是你一直在用西班牙语回答我咩!”

老板娘楞了一下,想了想,才笑道:“嗨,我没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我以为你说的是日语呢,我猜你大概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没想到你是个中国人!”

这是我在桑坦德期间的一段小插曲,其实让我多少有些感慨:一、“以为”实在是个很能坏事的东西,明明是中文,楞能给你听成日语,显然她有些先入为主,先把我当成了日本人,才认为我说的就应该是日语。不过后来我也检讨自己,如果我不是那么惜字如金,在“多少”后面加上个“钱”字,这个中文是不是会更容易懂些?二、亚裔的国家辨认也是个麻烦事儿,不要说西方人分辨不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区别,我们自己也未必都能分得清。三、果然是后生可畏,所有的问题到了那个小男孩儿那里,那都不是个事儿。

作为西班牙艺术史之旅的重点之一,桑坦德带给我的是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理念,这里似乎保存了不少西班牙中世纪早期的一些带有罗马式教堂风格的建筑遗存。更大的可能是这些教堂形成较早,又在哥特式时期又有所增建与补充,因此外表上显示出罗马式教堂的朴素样式,但内部却有哥特式骨架结构。这种情况似乎普遍存在于桑坦德地区所有的古老教堂建筑,这些建筑很难说是纯粹哥特式或是纯粹罗马式,而多半是兼而有之。例如我看到的San Vicente de la Barquera是一座圣母玛利亚教堂,便是罗马式教堂与哥特式教堂两种风格兼而有之的建筑,反映了欧洲中世纪教堂由罗马式向哥特式的过渡。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所谓的“罗马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在公元1012世纪期间流行的一种教堂建筑样式,因最早出现于意大利,且在风格上多秉承了古罗马时期建筑元素,


 故以“罗马式”命名之,但这里的“罗马式”与古罗马时期雄伟宏大的建筑有很大区别,不仅因为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封建势力割据,战乱频繁,国力和财力均不及古代的罗马帝国;更重要的是罗马式教堂创建早期,封建割据造成的自卫意识让此时期的建筑阴郁沉重,那些狭小的窗户便透露出某种缺乏安全感的情绪。因此,此时的“罗马式”建筑趣味更有一种仿罗马建筑的意味,这种受古罗马建筑影响,却在气度上不及古罗马建筑的教堂,便被称之为“罗马式”教堂。与后期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奇峰林立、轻盈薄俏、尖锐而华丽的风格相比较,罗马式教堂建筑的确有平稳厚重、雄浑朴素的气质。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特征是建筑墙体厚重结实,墙面多用排列着的小券作为装饰,半圆形的拱门和窗孔则采用同心多层小圆券,圆形的穹窿型屋顶与高塔的结合,它的过渡性就表现在它成功地将高塔纳入到圆形穹窿与厚重平稳的大堂式建筑构造中去。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罗马式教堂内部,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 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唯有狭小的窗户透露出欧洲中世纪早期特有的沉重与压抑。 

 “罗马式”教堂,顾名思义,一定与意大利有关,这种教堂建筑艺术风格也确实最早见于古罗马首都意大利,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才逐渐传到欧洲的其他地区,如法国、英国和北欧诸国。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里亚地区大抵也是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罗马式教堂样式。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六)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中午参观的一个古镇给人印象深刻,在古镇的尽头处能见到一座货真价实的罗马式教堂建筑遗址,排列着的半圆拱券,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厚重的墙体上如此狭小的窗户,采光不足势必造成内部的昏暗,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中,人们大约更能体会到信仰的力量。

 

  评论这张
 
阅读(12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