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 10:11:32| 分类: 学术动态/Latest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5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在京举行
文/黄清云 图/吴桐
2015年8月29至3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在中国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主办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对本次论坛高度重视,邀请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坚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永宪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建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戴成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主任肖小勇,以及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作为论坛嘉宾出席此次活动。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7所高校、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和研究学会代表参与论坛并发言讨论。
图1:2015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由主题发言和专题发言两部分组成,主要围绕岩画主题展开了“中国北方岩画研究”、“中国西南岩画研究”、“中国东部岩画研究“、“岩画保护与管理”以及“岩画的宣传教育普及”5个专题的发言和讨论。
2015年8月29日上午,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的主持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主任肖小勇为论坛开幕致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戴成萍作为致辞嘉宾,回顾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发展历史,高度赞扬了岩画青年学者,表明中国岩画研究事业的真正发展与持续繁荣需要青年力量,首届中国岩画青年论坛的举行正是顺应时势的积极响应。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为此次论坛开幕做最后总结,认为中国岩画青年论坛的举行恰逢其时,耳目一新、振奋人心。
资深岩画研究青年学者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慧玲、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管研究部员特日根巴彦尔、宁夏银川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胡志平及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肖波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的主持下做了主题演讲。杨惠玲提出关于我国岩画保护行业标准化可行性的探讨,引起了在场专家、青年学者的高度关注;特日根巴彦尔通过对“战车”与“猎车”相关问题探讨,尝试纠正学界将岩画中车辆和马车图形称为“战车”的不当命名;胡志平简单作了贺兰口人面岩画研究综述;肖波探讨了萨满教理论应用于岩画研究的可行性。
2015年8月29日下午至30日,分别为“中国北方岩画研究”、“中国西南岩画研究”、“中国东部岩画研究”、“岩画保护与管理”及“岩画的宣传教育普及”专题发言及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坚教授主持下的“中国北方岩画研究”专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永宪教授作为评议人谈到,对岩画图案做考古学的分型分式、个案分析都是对岩画简单材料的复杂分析,学术研究就是要做到小题大做。 在“中国东部岩画研究”专题中,中华女子学院艺术系副教授朱利峰讨论了岩画作为民族艺术资源在当代的转化与创新,评议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王建民教授,谈及岩画作为文化资源在当代文化教育、艺术创作和城市发展中的延伸利用是岩画潜在的丰富资源。“岩画的宣传教育普及”专场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生冯妍将岩画遗产的认定及类型做了一次尝试性的探讨,引起在场专家、青年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度讨论。
2015年8月30日下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主持闭幕式并做论坛总结性发言。她谈到了三点:一是中国岩画研究领域中已形成一个青年群体,这个青年群体是中国岩画研究未来的希望;二是各学科代表参与此次论坛促进多学科交叉运用到岩画研究领域中;三是强调理论与田野实践的重要性;此外,她还提及中国岩画研究百年之际,中国岩画青年论坛的举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将继续为青年学者开放,最后她鼓舞青年学者在未来的岩画研究中积极开拓视野,增进国际交流。
此次2015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得到多方支持和认可,圆满闭幕。
图2:2015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嘉宾席
图3:2015中国岩画青年论坛参会代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