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Rock Ar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始建于1992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会员组织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境内岩画资料搜集整理及学术研究工作,也密切关注世界岩画研究事业的最新动态。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张亚莎教授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中国代表,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岩画研究》(澳大利亚)、《文学和艺术研究期刊》(美国)等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张亚莎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藏族艺术和岩画。目前,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到河南做中原岩画普查  

2012-04-10 13:47:01|  分类: 田野调查/Fieldw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记者郭启朝 通讯员李迎年 

 

本报南阳讯  4月1日,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亚莎带领20多位岩画专家来到河南方城县,他们将用20多天时间,对河南省内的方城、叶县、南召等地的岩画进行全面普查。  

2010年2月,著名岩画专家马宝光在方城县清河、四里店、柳河、袁店、拐河、古庄店等6个乡镇的一些山岗岩石上发现,上面凿刻着各色各样的圆形凹穴,这些凹穴深浅不一、排列有序。他当时就觉得这和具茨山“天书”很像。2010年4月9日,本报以《河南方城县发现疑似夏朝岩画》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岩画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史”,指史前人类在以岩石为代表的材料上制作的图形绘画,体现文字诞生之前人们的世界观。目前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均发现了岩画,其中就包括有中国。但过去,岩画研究者一致认为“中原无岩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陈兆复在其所著《中国岩画发现史》(2009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没有提到“中原岩画”。

   2008年11月,河南省新郑市岩画爱好者在具茨山岩发现了2000多处岩画,才使得“中原岩画”这一“空白”得以填补。2010年2月,由马宝光在方城县6乡镇发现的多达2000处的岩画再次引起了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

“中国岩画应该补上中原岩画一课!”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亚莎告诉记者,河南地区岩画体量巨大、表现主题独特、时代早、分布区域集中而确定,是自成体系的岩画分布区域,故以“中原岩画”名之。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在2009年到2010年的两年时间里,对新郑市、禹州市原有岩画调查基础上,对具茨山岩画进行了更加翔实细致地调查。而此次,则主要对方城、叶县、南召等地的岩画进行全面普查。

据张亚莎讲,此次普查将采用高精度GPS和全站仪等高科技设备,对岩画进行测量、定位、绘图、拍照、记录、归档、整理。这次调查采用了岩画“身份证”式登记方法,用数字、文字、字母、符号等分别代表岩画年代、地名、代号、所处方向、个体编号等9项信息,按国家第三次文物普查标准,区域与重点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并现场测绘,建立了详细的具茨山岩画电子档案,开启了中原岩画的科学研究。针对一些重要地点还,专家们还将做考古试掘和清理。

    据悉,中国岩画研究中心还于去年12月11日成立了中原岩画课题小组。该课题预计2014年6月完成,最终调查成果将成为学界研究“中原岩画”最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评论这张
 
阅读(25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