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Rock Ar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始建于1992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会员组织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境内岩画资料搜集整理及学术研究工作,也密切关注世界岩画研究事业的最新动态。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张亚莎教授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中国代表,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岩画研究》(澳大利亚)、《文学和艺术研究期刊》(美国)等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张亚莎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藏族艺术和岩画。目前,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2014-09-24 11:06:4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编者按:2014贺兰山国际岩画峰会上,陈兆复、张亚莎两位教授分别获得“岩画终身成就奖”和“岩画收获奖”。陈兆复  男,汉族。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93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创建中国岩画研究中心这一学术机构,任岩画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 张亚莎,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两位教授分获“岩画终身成就奖”和“岩画收获奖”是对两位教授在岩画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种肯定与认可。同时也是我们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的骄傲。

27日召开的2014贺兰山国际岩画峰会上,首次设立的“岩画收获奖”备受瞩目,该奖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项专门针对岩画事业的新奖项,用于鼓励数年来在岩画研究保护、开发利用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年事已高而未能出席当天颁奖仪式的陈兆复、盖山林二人获“岩画终身成就奖”;汤惠生、王建平、张亚莎、朱秋平、李祥石5人获“岩画收获奖”。记者对获奖者进行了专访,听听他们的感悟。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汤惠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年底,贺兰山岩画就有年龄了

和一个月前相比,汤惠生明显清瘦许多,他开玩笑说,“体重是被太阳烤走的”。一个月炎炎夏日下的岩画取样考察,他整整瘦了10斤。一个月前他到贺兰山岩画,为其断代做取样分析,之后他又辗转内蒙古、河南等岩画分布地。

汤惠生曾经是考古学者,偶然机缘接触岩画,被岩画所流露的先民的精神世界所打动。从最初的猜测、揣摩到逐渐的分析、比对到现在的运用科技手段为岩画确定“出生”年份,岩画伴随汤惠生的研究之路整整30年。

能首获“贺兰山岩画奖”,他自觉骄傲,认为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一点点接近岩画的秘密的一份肯定和鼓励。他说,今年年底,他和相关机构将公布贺兰山岩画的“出生”年份,“它可能不像人们才猜测得那般遥远。”但对于贺兰山岩画来讲,只有断代问题解决,人们才有可能知道岩画当年是由何人所做,为何而做。

汤惠生说,岩画非一人所为,而弄懂岩画这事,也需要大家“都使使劲。”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王建平(中国岩画学会会长)

手握中国岩画断代研究专利

儒雅的王建平还有一个身份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不过他更喜欢在当天的峰会上人们称他王会长,“因为如果不是岩画,我可能连参加本次峰会的机会都没有。”

王建平显然过谦了,这次“岩画收获奖”颁发给他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他为研究中国岩画断代而发明的“光学色度对比法”获得国家专利,这意味着他的岩画断代研究方法在技术可行性方面获得中国、世界的认可。

王建平更愿意把奖项看成是一种鼓励。当然他也察觉出奖项背后更深层次的期盼。他说:“可能是希望我为宁夏贺兰山岩画做更多的事情吧。”他也正有此意,作为中国岩画学会会长,他将在今后3~5年力推贺兰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联合打包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胜算将会加大”。除此之外,他还会向外界宣传贺兰山岩画在科研、保护、甚至是旅游产业上的经验,“让所有岩画保护区都向贺兰山岩画学习。”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

习授岩画播种人

作为唯一一位“岩画收获奖”的女性获得者,张亚莎成为了峰会上媒体追逐的热门人物。岩画研究和考察是个苦差事,需要长时间的野外调查,但张亚莎却颠覆了我们对岩画研究者的想象,当天的峰会上,她一袭绚丽长裙,化了淡妆,优雅出席。

她的博士生告诉记者,其实她的导师是个女汉子,经常一身灰色户外装束,带着他们接连三四天在田野山谷里考察岩画。今天这样的装束,很少见。张亚莎说,盛装出席也是表达一种获奖喜悦。她说,8月初她接到获奖通知时,第一反应就是高兴。从获奖名单上,她看到了亦师亦友的陈兆复、盖山林,也看到时下岩画断代研究界享有权威的王建平、汤惠生,也看到了一直默默无闻在基层工作的岩画保护者朱秋平,当然她也看到让她心生敬重与感动的贺兰山岩画发现者李祥石。

张亚莎认为,峰会主办方在奖项设置上颇具匠心,基本囊括了中国岩画界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而她自己作为岩画教学方面的学者,也会把该奖当做一个鼓励,做一个出色的习授岩画的播种者。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朱秋平(广西宁明县文物管理所)

痴迷岩画不嫌清贫

朱秋平话不多,但只言片语之后,你会不由自主对他暗生敬意。他是广西明县一名普通的岩画保护者,每天坐船到左江沿岸普查岩画,成天爬在脚手架上为岩画分化层灌浆是他做了成千上万遍的工作。

对岩画的情感,他只说了一句:“看到了,就再也离不开了。所以,51岁了,呵呵,我连个副科都不是。”朱秋平工作的广西崇左市明县文管所管理着广西左江流域两岸260公里内81个点的岩画,岩画为战国时期所绘,距今约3500年历史。当年还是教师的朱秋平带着学生采风至此,看到了岩画,便迷上了。从此开始画岩画、临摹岩画。因为左江画山岩画人物酷似青蛙状,且手拿着圆杖(一种古代礼器),形象和汉字“朱”的篆体相似,而朱秋平又姓朱,所以他的背包上、t恤上都画上了岩画“蛙人”。如此痴迷岩画,后来干脆把工作都调到了清贫的文管所,一干就是20多年。

此次“岩画收获奖”是他第一次因岩画而获得的荣誉,他既意外也高兴。意外来自于他认为自己只是为广西岩画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高兴是领奖的地点是在他喜欢的贺兰山岩画景区,这里他来过3次了,次次都能看到宁夏为岩画保护、研究取得的重大成绩。“贺兰山岩画研究、保护工作做得让我羡慕。你们不是‘散兵游勇’,而是举全社会之力在鼓励全民保护、享受岩画文明。”

五位获奖者谈自己的“岩画人生”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李祥石(贺兰山岩画发现者)

“岩画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这些年来,贺兰山岩画的任何一次艺术节、研讨会、高峰论坛,都少不了李祥石的身影。

在宁夏,乃至全国岩画界,人们谈及贺兰山岩画,都必然会提到李祥石。

“岩画收获奖”的颁奖词里这样形容他:“作为贺兰山岩画的发现者,从1969年开始,致力于岩画的研究保护工作长达40年,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把贺兰山岩画推向了中国乃至世界,为宁夏的岩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祥石对岩画的情感从未中断过,即使在今天,他还在为他的“岩画三部曲”伏案写作。三部曲为《发现岩画》《解读岩画》《走近岩画》,目前前两部已经截稿,第三部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岩画改变了李祥石的人生轨迹。从1969年偶然看山观景发现贺兰山岩画,后因岩画调入文管部门,到后来数年艰苦田野普查,“岩画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上世纪90年代,李祥石因为普查岩画而摔伤,但直到今天,他依然拖着病腿,为贺兰山岩画四处奔波。有人说他是岩画痴,他说,他痴得一点也不后悔。

  评论这张
 
阅读(18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