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Rock Ar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China

 
 
 

日志

 
 
关于我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始建于1992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会员组织之一,主要从事中国境内岩画资料搜集整理及学术研究工作,也密切关注世界岩画研究事业的最新动态。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张亚莎教授是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的中国代表,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岩画研究》(澳大利亚)、《文学和艺术研究期刊》(美国)等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人。张亚莎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藏族艺术和岩画。目前,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每年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2014-12-16 20:48:38|  分类: 西班牙艺术之旅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基督的故事

2014-09-04(周四)   布尔戈斯,晴,17~35℃

今天是在布尔戈斯的最后一天,上午去布尔戈斯大学参加会议,下午到汽车总站购买明天去桑坦德的汽车票。我不知道汽车站在哪里,大会会议上的志愿者直接帮我叫了出租车,告诉出租车司机送我去市中心汽车站。没想到汽车总站就在市中心,也就是布尔戈斯大教堂前面的闹市一带。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买了票,心里就踏实了,在闹市区信步闲逛,看到一幅墙壁上的漫画,琢磨了半天,也不太敢确定中间的人物是基督耶稣,但耶稣头上的神圣光环,额头上的荆棘圈,耶稣的胡须与发型等等,似乎都在证明他神圣而特殊的身份;而位于他左侧的那些图案符号——教堂、圣经与光环等,也在佐证这一点。不过,他右侧的图案以及左右两壁面上的图画,便很难看明白。这幅城市漫画壁画给我深刻印象的原因只是原来基督耶稣也可以这样来画。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布尔戈斯大教堂里的浮雕《圣母哀悼基督》是基督教美术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有宗教的神圣性,更有人性的光辉。这幅浮雕,就风格而言,显然是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是后期的作品,西班牙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还有些生硬,一幅1475年的《圣母哀悼基督》油画里,基督的身体显得僵硬且不自然,到了16世纪以后,这些问题便不再会出现了,布尔戈斯大教堂里的这组门楣上的石刻浮雕,有文艺复兴后期的图像色彩,联系到布尔戈斯大教堂竣工时间是在1567年,看来这个推断是可信的。

欧洲艺术史的一个主要题材就是基督教的《圣经》故事,以图像、叙事画面来描述《圣经》是中世纪以来,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主旋律”。世界上的几大宗教,除伊斯兰教属于非偶像崇拜之外,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不遗余力的歌颂自己的神,而且一定有一整套关于神完整的传说,佛教中有“佛传”、“佛本生”;印度教有湿婆故事系统、毗湿奴故事系统等;基督教则是根据《圣经》而来的图像系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基督的故事”。比较而言,欧洲的宗教绘画更多悲剧性,“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圣母哀悼基督”等等画面,原罪、受难、死亡、哀悼、痛彻心扉……,充满了悲怆与痛苦。基督代人受难,人类的所有痛苦,甚至是最痛苦的东西,都被基督耶稣一一尝遍。

观赏欧洲教堂艺术,这些苦痛的画面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基督受难》(也叫《基督殛刑》),表现是的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而亡的画面,画面的大致结构是一定的,但具体表现却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无数个《基督受难》的个性化处理。上图中的这组教堂雕塑场面是常见的,下面两幅油画却反映了不同艺术家细微的处理,尤其是不同艺术家的情感传达。左下图是17世纪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开支的《基督受难》,闪烁着理性与平和的光芒,耶稣平静地接受了命运;右下图是18世纪另一位西班牙大画家戈雅的画,他的人性化处理与情感的宣泄于此可见一斑。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布尔戈斯大教堂博物馆展现了大量教堂历史收藏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少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群放在一起,便揭示了作为西班牙与欧洲文化通道的布尔戈斯的特殊位置,意大利、法国以及北欧低地国家对西班牙基督教艺术的影响在这里都能见到。在布尔戈斯大教堂的一个走廊里,我还看到这样一组当代的基督题材的绘画作品,如此简洁有力的表现和情感处理,让我充分感受到基督教美术的生命力。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2014西班牙艺术史之旅(四)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 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整个欧洲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美术,在表现基督耶稣与圣母玛利亚的形象时,都有一个奇异的趋向,那就是在形象上耶稣的苍老化与圣母的年青化,当代这组绘画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出完全一致的心理情节:基督是个成熟的男性,但圣母永远年青,母亲与儿子在一起,怎么看怎么不信。布尔戈斯大教堂门楣上的那组《圣母哀悼基督》,圣母玛利亚与怀中的基督,年龄甚至完全被颠倒了,基督的苍老与圣母的年青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代的这组画面基督的故事,构图与表现增加了不少现代元素,但就这一点而言,却是惊人的一致。

我猜想,这些画家一定都是男性!自古至今,男性艺术家的想法在这点上没有什么改变。

  评论这张
 
阅读(24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